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,多喝水成了“**健康秘诀”,普通一杯水,被赋予了防癌、排毒、养颜、减肥等奇效。
凡事过犹不及,不喝水的确不利于健康,但喝水太多也同样不健康,还可能会水中毒。
喝水太多为什么会导致水中毒?不喝水不行喝水也不行,这个度该怎么把握呢?
关于水中毒
水是好东西,为什么喝太多会中毒呢?原理是这样的:
当机体所摄入水总量大大超过了排出水量,水分就会在体内潴留,引起血浆渗透压下降和循环血量增多,称之为水中毒(water intoxication),又称稀释性低钠血症。
水中毒的症状取决于喝水过多的速度和程度,可分为急性水中毒和慢性水中毒两类:
急性水中毒会导致脑细胞水肿,出现头痛、失语、精神错乱、定向力失常、嗜睡、躁动、昏迷,进一步发展,有发生导致呼吸、心跳骤停,危及生命。
慢性水中毒的症状一般不明显,可能会出现软弱无力,恶心、呕吐、嗜睡、体重增加等症状,皮肤会苍白而湿润。
世界卫生组织专家称:短时间内饮用超过4升水可能会出现水中毒的情况。
短时间内摄入超过6L水时,足以使一个75kg体重的成年人死亡。
有的人可能会在心里嘀咕,水中毒这么可怕,那我干脆不喝水了。
这种想法是错的。
因为世卫组织专家指出,需要一次性摄入过量的水才会导致水中毒(一口气喝4L)。
实际上,我们健康人的肾有强大的适应能力,不会因为多喝了些水就“罢工”。
只要不是短时间内猛喝,就没必要担心,除非精神有问题,不然估计没人会闲着没事一口气喝4L水。
合适的饮水量
人的体重,一半以上都是“水”,咱们要靠水维持基本的生命活动。
一整天不喝水一口水的人,简直是在“慢性作死”。
但是,喝多了有风险,不喝对健康没好处,正确的饮水量是多少呢?
《中国居民膳食指南》给出了答案:一个健康成人每天需要水2500毫升左右,差不多是7~8杯水。
不用非得喝下去8杯水,因为食物中的水分也算在每日摄入的水的总量中。
但是问题来了,不是每一杯子都有刻度,也不是每一个人都知道对“毫升”这个计量单位有概念。
该怎么知道自己有没有缺水或者喝多了水呢?
有个粗糙但是简单的辨别方法:看尿液的颜色就行。
尿液如果是透明清亮的淡黄色,说明水喝够了,太黄说明身体缺水,颜色太淡太透明说明不用再喝了。
颜色像啤酒一样说明该喝水了↑↑↑
喝水的其他注意事项
除了要限制量,关于喝水,还有其他的一些注意事项,大家干脆一起看看,平时也好规避一下这些“养生误区”。
1、不能喝太烫的水
世界卫生组织(WHO)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提醒:长期饮用65℃以上的热饮,可能增加罹患食道癌的风险!
因为人的食管黏膜正常耐受温度为40℃到50℃,入口的东西,只要超过65℃就烫伤食管黏膜。
喝热水一定要把水温控制在10℃到40℃,温度别超过你的洗澡水的温度。
2、早上起床第一杯水要这样喝
首先,早起不适合喝蜂蜜水,因为长期空腹喝蜂蜜水对胃不好,还会变胖(蜂蜜热量高)。
淡盐水也不适合一大早空腹喝,会增加盐的摄入量。
早起一杯普通温开水对身体**,要大口大口喝。

3、喝水的黄金时间
喝水的时间没有特别的规定和建议,但是一天中的以下几个时间段,特别适合来杯温开水:
早上起床之后可以来一杯,能把夜间睡眠中“流失”的水分补回来,还能防便秘;
洗澡之后可以来一杯,刚出浴容易渴,小口喝杯温开水会很舒服;
烦躁的时候可以来一杯,痛苦烦躁的时候,喝杯温开水再走一走,能把“火气” 灭掉很多;
饭后半小时可以来一杯,饭后半小时小口小口喝200毫升左右的水,既不会稀释唾液和胃液,也能及时补水。